人教社数学教材插图,为什么会成这样?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傅洛拉】 这两天,人教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的社数配图,被网友纷纷吐槽丑陋、学教眼神奇怪,材插成样甚至可以说像是人教唐氏综合症患儿,以及存在使用兔女郎装扮、社数美国国旗元素等问题,学教相关内容连续冲上热搜。材插成样 最初有人认为,人教这只是社数艺术风格问题,比如很可能受到世界级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学教影响。 我特地去学习了下,材插成样确实,人教博特罗的社数一些画作里,人物看上去也有些呆傻,学教但不是各个人物的眼睛都分得这么开。 眼睛和眉毛的距离也相对正常,而不是人教社那样,像钱钟书《围城》里第一章说的形象:“孩子……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 而且,即使是世界名画,也不好随随便便都放到小学教科书里吧,比如弗朗西斯·培根画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的教皇英诺森十世。 在作品中多次讽刺美国,引起外媒关注的著名画师乌合麒麟则给出了另一个角度,认为是钱没给够,请不到好画师。 这种说法反而进一步激怒了网友,质疑他是在洗地,就算钱给得少也不能画成这样。 还有人认为,乌合麒麟的看法,即使从钱的角度讲也不成立。因为一个“国家级”案例,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打开商路,哪怕不给钱都会有人抢着要画。 从我接触教材编写工作的经历看,这两种说法都只反映了商业领域的部分现状,关键在于教材插图这事根本不符合商业惯例。 先不说插图,哪怕教材本身,是教育部、出版社或编写组向所有老师公开招标吗?大家都来投稿,然后选哪个好? 当然不是,是看牵头实际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能找到哪些老师愿意写,甚至老师的资历都不是决定性的。反正名字挂在前面的老师,肯定是很有资历、教学经验丰富的,部分实际动笔的人则未必,很年轻的老师也可以参与。 那么放到插图问题上,也是同样的,几乎不存在招标,数学老师也不大可能有什么发言权,一般就是看出版社基于现有的关系,能找到什么画师。 沿着乌合麒麟谈“钱”的角度说,教材发行量看上去那么大,对出版社来说是不小的生意,但现实世界里,可能让参与者都选择按印数拿钱吗? 往小里说,个人钱拿得少,也不能乱画,就像我们老师也不能乱写文字部分。但真要论“钱”,教材编写里本来就没有多少“正常”的商业逻辑可言,不只是关乎画师。 往大里说,这样一个思想舆论阵地,本来就不能单纯谈“钱”,不能单纯看商业逻辑。 另外,钱给得少,其实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教材一个版本可能要用很多年,更新少,等于参与者几年里都不大有变化,如果对教师们也变成一门可以吃很多年的“大生意”,我担心为了争夺编写的资格,不知道会新增多少“有辱斯文”的事情。 沿着靠“国家级”项目赚声望的角度说,教材插画的艺术水准终究有限。网友列举了许多往年的优秀教材插画,除了直接使用名画的,大部分在同类国画、油画、水粉、水彩、卡通中,也只是普通水准。靠教材插画,估计是很难在业内打开局面的。 对于一些出版社来说,找到有一定资历的人愿意包下这事就行了。是不是让工作室的年轻人画,是不是有转包,都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设计工作室的名头足够大,主要负责人的履历足够好,出版社就可以“交代”。总不见得功成名就的画家会砸自己的牌子?更没人能想到几年后会“出事”。 也许有人要说,教材插画也是美育的一部分,怎么能如此不重视?确实,人教社也在回应里说,要“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 道理没错,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的。大部分教科书插画的“作用”,是学生们的涂鸦底稿。 语文老师偶尔结合插图讲解意境,多数也只是写景文章。英语老师只是靠人物组织对话。数学老师也只是借用一些教学场景或应用题场景。 有些学校倒是要学生认清数学教材上的人物,不是为了美学,只是因为其他习题上沿用了教材人物,学生如果认不清,可能会在答题时搞错谁的苹果多,谁的生梨少。 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对插画的利用,本质上都可以用加了不同配饰的火柴人代替!在这样的教学需求下,轻视插画虽不应该,但并不意外。 还有两个问题,我觉得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教材插画。 第一个是教材从编写到审核涉及到许多人,谁也不敢打包票,说里面没有“坏人”。但我相信,绝大部分肯定是没有恶意的。 最简单的事实是,人教社的其他教材插画还是很正常的,如果编写、审核的链条上很多人有问题,或者关键位置的人有问题,那么出事的教材肯定会更多。 吴勇工作室推出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无法让人接受的。但到出版社那边,很可能犯错的第一步,只是数学教材编写组的某个成员正好有关系能联系到这家工作室,又盲目相信其名号与“艺术感觉”…… 有网友扒出来吴勇指导的学生硕士论文,吹捧自己工作室的教材插图,这样强烈的“艺术自信”,唬住外行、震住内行,还真不是没可能。 第二个是,审核的视角也是随着整个社会观念变化的。一些原则性的“反动”内容,肯定始终是要重点审查并排除的。但在这套教材审定的2012年到2013年,近些年屡屡掀起风波的“眯眯眼”等“辱华事件”还没有集中发生,中美关系也没有如现在这般恶化。审核人员恐怕并不会对人物形象和星条元素非常敏感。 一个例证就是这套教材本身,其实前几年就有人在指出插图的问题,但直到今年才全网发酵,也许就是社会的认知到了某个阈值。 另一个例证是地图的使用。地图标准还不涉及什么社会思潮、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说标准基本没有变化,但过去,大量企业甚至国家级媒体都用错过地图。也是到了最近几年,几次风波之后,人们对地图才渐渐敏感起来。 即使如此,就在今年,我还见到有学校在搞活动时,布景板上用了错误地图,只是学校没什么名气,事情没有闹大而已。 这里就能看出,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合理的监督,正确指出问题的舆论事件,可以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提高相关人员的敏感性。 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一点一滴都是教育,要走在社会观念的前面,认真把关,悉心教导。教育界和出版界应该欢迎群众监督,但也希望从源头上做得更好,让监督产生的舆论风波越来越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破10亿
- 外汇交易提醒:通胀降温打击美联储鹰派押注,欧元区今冬恐陷衰退,欧元涨幅或受限
- 海南航空海口—香港航线11月16日全新启航
- “果链一哥”立讯精密推上市以来最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 释放什么信号?
- 这事吧,对日本的伤害极大
- 周末钢市稳中回升 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RTX 4090连烧几十起后 NVIDIA再度回应:仍在调查16Pin接口问题
- IMF:全球经济前景更趋黯淡 风险比比皆是
- 防沉迷政策施行15个月后: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内
- 工信部: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投融资规模涨幅超过100%
- 中金公司: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 大和:首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 目标价5.3港元
- 一单外卖赚3元,商家苦“满减”久矣
- 美媒:推特在未通知情况下突然解雇4400名合同工,将影响内容审核与核心基础设施服务
- 双十一前夕,美女秘书孟羽童被解雇?董明珠亲自辟谣
- 新力控股集团:前10月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31.37亿元
- 中国石油专项整治违规吃喝:从一顿饭一杯酒抓起堵住“局”
- 首个吸入抗生素健可妥®首张处方落地,健康元30余个在研产品发力280亿市场
- 住建部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 北京、天津、重庆等24城入选 试点3年
- 加好友免费领冰箱?警惕冒充菜鸟驿站诈骗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