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小鹏P7致命车祸负责?
自动驾驶领域,小鹏又一起惨烈的致责事故发生。 8月10日,命车宁波一处高架桥,祸负一辆小鹏P7以80km/h时速毫无预警地装上一辆停放着的小鹏故障车辆。视频现场显示,致责车辆尾部严重损毁,命车位于车尾后方的祸负车辆检查人员被撞飞导致身亡。 从疑似该小鹏P7肇事车主的小鹏聊天记录来看,事发时车辆处于启用LCC(车道居中辅助)功能状态,致责但车辆没能识别前方静止车辆,命车也没有任何预警,祸负加之自身处于分神状态,小鹏导致车祸发生,致责车主轻微擦伤。命车目前,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小鹏汽车也已回应:经核实,8月10日下午,宁波一车主驾驶车辆与前方检查车辆故障人员发生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我们为本次事故中不幸离世的遇难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目前交警部门已经立案处理,门店已第一时间已前往现场协助处理。我们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质疑故事的声音很多。有人认为事发时被撞车辆停放不够规范,但也有网友表示,从流传的视频来看,被撞者是在调整警示筒的过程中被撞的。具体事发经过还需要交警进一步公示。 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是小鹏P7以及P7肇事车主。 从网传的聊天记录来看,小鹏P7车主称,以前也遇到过紧急情况,车辆是有预警的,但这次没有预警。社交平台上对此事的评论也无一例外地走向“两个千万”:驾驶员千万别过度相信辅助驾驶,千万别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 有网友指出,小鹏汽车用户手册和培训中都明确告示了LCC功能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无法识别静态物体,需要驾驶员时刻注意并接管车辆。 类似的案件也曾发生。今年4月,也有一辆小鹏P7在国道上开启辅助驾驶后,撞上了前方一辆侧翻车辆。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小鹏官方当时的回应是:初步判断为车主在使ACC+LCC(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辅助)过程中,没有保持对车辆前方环境的观察并及时接管车辆所致。 言下之意,车主没有遵守手册内容,发生事故不能怪车企,只能用户背锅。 这已经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一种怪象:每次有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时,都有声音跳出来表示,车企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都是用户没有及时接管车辆惹的祸。这种逻辑就像苛责“女孩子遇到危险是因为半夜出门”一样,因为女孩子不够警觉,才导致坏事发生。 这也是自动驾驶行业一贯吊诡的地方:往往在过度宣传、悲剧发生之后,才会强调当前功能还处于辅助驾驶状态,驾驶员是最大的责任人。 诚然,在现有法律层面,驾驶员需要为自身驾驶行为负责,并非全然无辜。但事实上,用户才是自动驾驶过度宣传背后的最大受害者。 小鹏和车主,该负什么责? LCC(车道居中辅助)是目前小鹏P7肇事事故中最大的焦点。 小鹏汽车用户手册中,车道居中辅助是“一项舒适性辅助驾驶功能”,通过配置单目摄像头+前置毫米波雷达,辅助驾驶员控制方向盘,持续将车辆居中在当前车道,前提是在激活自适应巡航(ACC)功能后,LCC才可使用。 该功能属于最基本的L2级辅助驾驶范畴,不属于小鹏汽车当下最热门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GP(高速路上实现点到点自动驾驶)。 据36氪查阅,小鹏用户手册中ACC+LCC使用警告长达52条,列举了各种系统可能无法工作的场景,其中就包括可能无法响应静态障碍物。 也有小鹏汽车用户表示,车主首次使用培训时,小鹏汽车曾表明ACC+LCC无法识别低速或静止的工程车/清扫车、横停的事故车、凸出的隔离带或者水泥墩等,需要车主立即接管车辆。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进告诉36氪:车企在用户手册中列举了系统可能无法工作的情况,尽到了初步的告知义务,也确实规避了一定风险。但现实情况是,很少用户真的会在开车之前特意去看说明书,时刻牢记哪些工况才能开启功能。“用户手册往往会束之高阁。” 在现有法律层面,驾驶员需要为自身驾驶行为负责。至于小鹏在这起事件中有没有责任?王进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技术鉴定。 他表示,被撞车辆虽然静止,但车尾还有人员走动,这种情况下车辆系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没有起作用?这些需要进一步技术厘清。 据了解,小鹏P7拥有前向碰撞预警、紧急制动AEB功能,能对即将发生的碰撞发出预警和采取措施,但这次事故中预警和制动功能都没有生效;同时车内的DMS(驾驶员监控系统)也无法检测到驾驶员的分神状态,驾驶员没能及时调整;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也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很难检测到静态障碍物....这些或许都是酿成悲剧的原因。 责任认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小鹏汽车和肇事车主拿出更多数据,或对簿公堂或私下调解。 自动驾驶虚假繁荣 回到事件的焦点。 事实上,车道居中辅助不是一项非常新鲜、前沿的功能。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也有类似的定速巡航功能。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进告诉36氪,燃油车时代有类似功能,车主操作不当的事故也曾发生,但彼时车企不会刻意把定速巡航宣传成自动驾驶功能。但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自动驾驶成为热门概念。 “目前行业的讨论方向、车企宣传方向,都无形中让消费者觉得自动驾驶指日可待,但自动驾驶只是一个长远目标,当下智能化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可能没有严格区分。”王进说道。 换句话说,整个行业、车企和用户对汽车智能化的理解存有偏差,出现巨大断层。 此前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特斯拉和蔚来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都酿出过辅助驾驶惨案。之后,汽车行业对自动驾驶的宣传口径已经有所收敛(比如产品名不再使用“自动驾驶”,而是改成了“领航辅助驾驶”之类)。 但在一些路测视频中,车企的自动驾驶依旧是一种“无敌”的状态。前段时间小鹏汽车公布了城市NGP功能在闹市区的测试视频,表示小鹏汽车在广州市区实现50分钟全程0接管,途径34个红绿灯、14个左/右转、10次主辅路切换、5个隧道等。尽管这还是个工程版本功能、测试车Demo,还无法交付给用户。 透支预期功能,往往会让消费者和用户对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抱有不合理期待。用户觉得可以走神,反正有摄像头监控、有各种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但实际上,系统仅仅是辅助人类驾驶而已,而不是自动驾驶。 此外,车企渲染的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解放驾驶员双手双脚,试图教育用户信任、依赖系统,但这个过程是令人注意力分散的。 而现实情况是,用户必须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接管——这本身需要极强的注意力。何时接管?留有多少时间给车主接管?这些都让车主在信任和不信任系统中来回摇摆。 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逻辑。 一位使用过辅助驾驶系统的车主告诉36氪,开启辅助驾驶系统后,身体上的驾驶疲惫虽然会减少,但注意力其实要比自己开车时更集中。“就像自己坐在了副驾一样,不知道车子下一秒是否真的能够应对,要随时准备对系统纠偏,这对驾驶员的注意力要求其实是更高的。”该车主表示。 这些,只有为自动驾驶付出过惨痛代价的人才知道,繁荣的背后其实不够真实。 诚然,越来越多车企准备搭载更高算力的芯片,以及采用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以换取更安全的辅助驾驶功能。就在8月11日晚,小米雷军也表示,首期研发要砸33亿元,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但车企仰望自动驾驶星空的同时,要让消费者足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机器辅助人类驾驶,向真正车辆自动驾驶进化的过程中,不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哈药集团三精千鹤望奎制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被注销
- 上海跨区公交复运首日:人们搭乘公交,重拾生活节奏
- 韩国球员孙兴慜荣膺英超金靴,或创造新的亚洲球员转会费纪录
- 中国广告协会发文谴责奥迪文案抄袭:广告不能图省事,拿来主义,一抄了之
-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IPK研究所高级总监科尔:国际视角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拜登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相提并论,外交部回应
- 旧话新说!拜登当面告诉岸田文雄,美国防卫日本的决心不会动摇
- 盲盒之后,年轻人又迷上了这些解压方式
- 年内9家银行放弃赎回二级资本债 或与债券市场环境有关
- 美的集团收缩“非核心业务” 家电二季度寒意乍现
- 黑龙江漠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范佑军被双开
- 龙江银行被罚款50万元:因无交易资质办理结构性存款投资金融衍生品
- 南博会这10年:两“变”一“不变”,解码中国
- 美联储致力压通胀 美国债券基金连续19周录得净流出
- 越南副总理称实现今年增长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 华为MateBook系列新品要来了!发布会直播来这看
- 行业龙头云中马登陆A股,“革基布第一股”加速扩产扩市场
- 中加市场周报︱股市:4月经济走弱,5年及以上LPR报价利率下调
- 国家卫健委研判北京、四川、天津等多地疫情形势
- 国内油价或面临年内第九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新基石(深圳)科技公司召回初普牌第一代Stop Eye家用射频美容仪
- 如果佩洛西“访台”,中美高层继续对话氛围将不复存在?外交部回应
- 前置仓成“阿克琉斯之踵” 每日优鲜关停极速达还能背水一战吗?
- 单家企业奖励最高1000万!深圳促消费30条细则出台,6月社零总额增速创年内新高
- 促消费放贷机构普降利率:银行最低至3.65%,网络助贷息可打五折
- 基金公司如何迎接全面注册制时代?博时基金总经理高阳:加强五个方面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最新公告:将发售债券
- 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
- 前海健康预期上半年取得股东应占综合溢利不少于1500万港元
- 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商务部将发布2022年版《中国外商投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