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研究生“录而不读” 解决问题比指责更重要!

研究生“录而不读” 解决问题比指责更重要

时间:2025-07-06 17:36:42 来源:山摇地动网 作者:娱乐 阅读:149次

来源:北京商报

即便是录而不读在业内兼具实力和名气的中国政法大学,也避免不了被学生“放鸽子”的研究命运。近日,生解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决问公示显示,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题比一时引发热议。指责

9月21日下午,更重中国政法大学研招办回应媒体称,录而不读32人是研究未按时报到的研究生总数,校方基于学籍管理规定时限判定学生是生解否放弃入学资格。校方将严格按照计划招生,决问不会因此补录其他考生,题比校方对学生放弃入学表示“尊重学生的指责选择”。

近年来,更重“录而不读”好像成了一个固定热点,录而不读在每年秋季准时出现。录取之后,学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简称“录而不读”。而其原因也大多可以归结为找到好工作、考上公务员、出国留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等几大类型。

每每出现此类事件,舆论也可以大致一分为二。一方认为法无禁止之下,不过是出于发展角度的个人选择而已,另一方则认为,不想去的话复试时就可以将机会留给其他人,一度有人建议如此学生应该被纳入“失信名单”。

而相关学者“录而不读”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的解读,将这种对立观点的交锋推向了高潮。

有网友指出,“‘录而不读’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补录环节的缺失让“录而不读”失去了补救的机会。“不读”固然该罚,但在求学这个问题上,有意而为之终究是少数。

有些人考研只是为了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难免存在把考研当作“备胎”的可能,在复试中这些很难一一展现。在此背景下,更优解是让学校与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了解可能存在的情况,提前制定补录的预案。

教育资源始终具有公共资源的属性,如何让这些资源得到更好的使用,合理处理被浪费的研究生名额,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补录”并非一劳永逸,即便是“录而不读”下的补录,依然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高校在补录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避免出现暗箱操作。

同时,补录也要有时效性,且是一个全国性系统性的工作。在此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灵活、公正的补录规则。

除此之外,良禽择木而栖。学校也应有相应的优化方案,努力将“录而不读”的概率降低。比如,专业设置少而精,打造出更具竞争优势、更有吸引力的学科,都是主动的应对之策。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能源股利好趋势仍将继续 花旗上调埃克森美孚等目标价
  • 日媒:日本央行实施“汇率检查” 为干预外汇市场做准备
  • 岩石股份增收不增利:借钱回购股份 或因外购基酒致存货暴增
  • 三星电子为碳中和拼了!投资超50亿美元 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互惠共赢
  • 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胡群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生态环境部:我国地表水优良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变化
  • 北京朝阳:三间房乡康惠园小区3号院4号楼划为中风险区
推荐内容
  • 人民日报: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 首创环保投资成立水务公司 注册资本1.46亿元
  • 银行玩数字藏品,要不要参与?
  • 诺禾致源任性圈钱:IPO仅一年后又定增 增长乏力股权激励屡爽约
  • 希捷科技下调Q1营收预期 拖累西部数据一同被Benchmark降级
  • 创金合信基金王婧:稳增长政策有望逐步落地 成长价格风格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