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严监管!今年前8月IPO真实过会率仅为59%,沪深主板成“撤单”重灾区
记者|陈靖 今年以来,撤单超300家公司IPO顺利过会,新股然而也有多家公司与A股擦肩而过,发行无缘上市。严监月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管今过2022年1-8月,年前共计有352家企业IPO上会(二次上会以最终结果计算),真实重灾其中327家过会,率仅6家暂缓表决,为沪19家被否,深主过会率为92.9%,板成较2021年同期的撤单89.75%有所上升。 从2022年1-8月各月份的新股IPO审核通过率来看,最高的发行是1月份,达到97.06%;最低的严监月是2月份,仅为88.46%。 今年企业主动“撤单”的情形有所增加。2022年1-8月主动撤回IPO申请企业数量已多达190家(不包含过会后主动撤回的)。上会前取消审核的有12家。 在终止审核(取消审核、主动撤回)方面,今年1-8月终止审核的企业共计202家(过会后撤回的不计)。其中,沪深主板50家、科创板20家、创业板100家、北交所32家。按照真实过会率=过会家数/(过会家数+被否家数+暂缓表决+终止审查家数)计算,1-8月真实过会率仅为59.03%。 其中,IPO真实过会率最高的是5月份,为72.41%;最低的是6月份,50.72%。 在各板块审核情况方面,今年1-8月科创板的IPO审核通过率和真实过会率均为最高,分别是98.77%和79.21%;沪深主板的IPO审核通过率和真实过会率均最低,分别为86.84%和52.38%,这与沪深主板IPO前取消审核以及主动撤回数量较多相关。 回顾今年前两轮IPO现场检查,首轮9家被抽中的企业中有4家撤回材料,撤回率达到44%。第二轮抽中2家IPO企业,都未有撤回。而2021年年初的现场检查中,20家企业里有16家撤回,撤回比例高达80%。主动撤回申请多发生在相关IPO项目被二轮或三轮问询之后。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大量企业选择主动撤回IPO申请,背后有诸多原因,其中就包括近年来发行环节相关制度逐步完善,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上市的企业及相关保荐、会计师、律所等机构的惩处力度的持续加强这一因素。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拟IPO企业撤单的原因是多元的,有些企业是担心现阶段基本面无法支撑上市;有的企业怕经不起现场检查,一旦被否决耽搁上市进程;有些企业是在短期内遭遇了被举报等重大事项。拟IPO公司主动撤单背后,可能存在券商等对回复工作准备不足等情形,在‘答题’过程中用了太多时间,因此无奈撤回。”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新股发行从严的常态化监管环境下,入口端审核进一步严格,审核端问询机制的有效发挥可以在保证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同时,让一批高质量的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也让部分没有做好上市公司准备的公司离开A股市场。
- 最近发表
-
- Redmi首款平板正式入网:配22.5W+7800mAh电池
- 川渝银保监局联合出台20条举措 助推两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 年内减持千亿股票投资?腾讯:没设定目标金额,也无外部压力
- 2022服贸会|农业银行以金融科技服务美好生活
- 证监会李明: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 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除市场
- 暑期档票房破91亿元:《隐入尘烟》出圈成黑马,80后观众被调侃为“老人”
- 服贸观止|2022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北京顺义·首都产业金融中心理财规模超1万亿元
- “木北”会员卡推销涉嫌误导!不能通用屡遭投诉
- 金美信消费金融拟发行首期ABS募资5亿 近三年不良率连年攀升
- 日元跌破1美元兑140日元大关 干预风险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 随机阅读
-
- 51个品种集采来袭!6亿市场大洗牌,石药、罗欣……成功突围,生物药国采步步逼近?
- 钢铁行业上半年供需失衡 逾八成钢企净利下滑
- 途牛第二季度净收入3700万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77.8%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多部法律草案
- “第二支箭”扩容后首批民营房企获增信
- 瑞信再次下调全球股票评级 警告前方将有更多痛苦
- 张维迎:企业家何以与众不同?
- 探访幼儿园开学首日:有家长不停刷手机看孩子消息
- 上海:到2025年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 川渝银保监局联合出台20条举措 助推两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 你所在的城市“体检”了吗?
- 关闭Amazon Care 亚马逊的医疗保健业务撑不住了?
- 乌媒:俄乌冲突导致至少500万乌克兰人失业
- 美光科技将投资150亿美元,在美国爱达荷州新建内存制造厂
- 央企加持,远洋集团还是亏了10个亿
- 期货大咖聊大宗:纸浆有一定做多价值
- 蒋尚义加盟鸿海任半导体策略长,直接向董事长刘扬伟汇报
- 继并购、争“鲜”后,新乳业的下一步棋瞄准了生态布局?
- 【环球财经】经济数据表现积极促纽约金价30日下跌
- 上海豪宅市场高度活跃,有房源2年单价翻倍 专家:交易量未出现明显波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