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营业”的雷军和余承东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被迫营业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撰文 | 冷泽林 编辑 | 王潘 来源:光子出行 自去年接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一职后,作为汽车界“新人”的雷东余承东在各大新能源论坛上露脸的次数逐渐多起来了。5月底去了大湾区车展举办的军和全栈能动论坛,7月初刚刚发布新车后又立马亮相汽车蓝皮书论坛。余承 不过,被迫营业如果仅仅是雷东“混个脸熟”,对于余承东来讲并不满足,军和“一鸣惊人”那才是余承制造舆论的最佳效果。 同样,被迫营业与余承东在手机界“互搏”十余年的雷东雷军,在5月份也开始“搞事”,军和宣布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个汽车博主,余承显然是被迫营业在为小米汽车的发布做预热和转型。 目前为止雷军还兼任了“摄影博主”“IT博主”,雷东新浪官方还将其归纳为了“热门财经博主”选列。军和 雷军对于事物的学习态度毋庸置疑,亦如小米创立前,随时能从包里在桌上排出一排手机,并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般。5月的小米科技园内,也有网友曝出雷军站在一排超跑面前挨个体验。 只是兼职终归是兼职,在发了几条关于汽车电影和车模的微博后,雷军又转身投入了手机和摄影。毕竟小米手机当前冲击高端在即,而汽车短时间内还不成不了小米的主业,自然得拎清轻重缓急。 而依照小米一向的营销法则(从2010年至今雷军平均每天发布约3条微博),以及“战友”余承东的探路,小米汽车下线之日大概率也就是雷军汽车博主身份转正之时。 两个在手机行业侵染十余年的人物,如今要切换至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短时间内知识的储备以及对市场的熟悉程度都很难衔接上,难免就会走上经验主义的道路,出现将手机圈那一套带入汽车圈的情况。 以前手机圈,雷军创造了雷氏对比法,余承东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如今余承东借着“帮车企造好车”的口号先雷军一步将手机模式带入了汽车圈。 车圈大佬避嫌,手机厂商接棒 在余承东与雷军进入汽车行业前,新能源话题的流量一直都在依仗几位新势力的创始人。 比如李斌的“油车能去的地方电动车都能去”“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李想“一帮臭搞技术的”“500万以内最豪华的车”,何小鹏“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等等。 究其原因,除了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外,冷启动也是这些新势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为完全没有汽车制造功底的车企,新势力在那时想要推广渗透率仅为个位数的新能源车,几乎是难上加难的事,而通过一些有爆点的话语“破圈”,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再去解决名声问题。 回忆近几年的新能源话题,增程、换电、纯电这几个词语都经历了最初的行业鄙夷到如今正名,几位创始人的言论即便没有功劳那也有不少的苦劳。 但随着新能源的关注度不断走高,舆论也将成为一把双刃剑,再去提出一些较为“偏驳”的观点固然也能吸引到不少的流量,同时也极易损害品牌形象。 于是李斌在年初表示要谨言慎行,其微博除了一条拜年短讯也就仅有一条ES7的宣传;何小鹏在宣传G9时也只敢将限定区域放在50万元以内;只有李想和余承东攀比了起来,一个用百万形容,另一个用五百万形容,这或许也是因为问界与理想之间处在同一条赛道上的原因。 只不过新势力日渐退居舆论二线,手机厂商们又接过了旗帜,其中又以余承东最为突出。 除了上述的百万级别言论外,余承东还曾表示要在第一年达到年销30万辆、帮助车企成为世界第一等等言论。 在对比上也充分发挥了手机厂商的“传统优势”,比如发布采用增程式的问界M5时,与油车比加速和扭矩,与纯电车比续航;在发布问界M7时,拿四驱的加速性能与燃油车、后驱Model Y对比,尺寸上由于轴距短又拿L113的数据进行对比。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这张“十边形战士”对比图。 这也多次遭到业内人士吐槽,如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魏牌CEO李瑞峰都曾针对余承东的言论毫不留情面地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只不过在问界高涨的销量下,余承东显然听不进去。 被迫营业不等于打胡乱讲 今年来,余承东多次强调燃油车已经过时的问题,如现在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建议尽快淘汰纯燃油车等等。 虽然大部分人都赞同燃油车在走下坡路,但这些话从余承东嘴里说出来总不免让人觉得奇怪,手机行业的人跑到汽车行业晃了一转,然后便开始“外行指导起内行”。 实际上,如果你看过余承东的汽车发布会,再将其与其余车企的发布会对比,很明显能感觉到余承东对于汽车不够了解。发布会上除了重复使用“高级”“豪华感”外,几乎找不到别的词语去形容车辆本身。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雷军身上。 雷军虽然声称要做汽车博主,但发布的几条关于汽车相关的微博内容,除了讲故事就是百度百科式的解释,看起来更像是其本人的学习笔记。 只不过,小米汽车还未亮相,雷军最多是被迫在网络上营业,而余承东作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终端BG CEO,在华为急需新业务的当下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场。 外界并不反感新人的入场,反而手机与智能车的碰撞还能产生新的火花,但如果失去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和后入者的谦虚,那么也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反噬”。 如李瑞峰近期就针对余承东的增程式言论,连发了六条微博予以“抨击”。 事实上,李瑞峰并不是传统车企中对新势力不满的第一人,大众、长城、吉利等多位高管都曾表达过不满。 究其原因在于,当下各家车企都耗费了时间与金钱开发了各种复杂的混动系统,的确要比增程式更有技术含量,但消费者却将资金投入到宣传车机、座椅等配置的车企中,不免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当下是在“劣币驱逐良币”。 不过仔细观察新势力为何卖得更好,不难发现他们对于用户的需求洞察更为出色。连余承东、雷军对于汽车的了解都十分有限,市场上的消费者也更难摸清技术细节的差别,消费者要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懂车”的余承东反而少了束缚,专注于解决消费者需求而非解决技术难题,这或许也是问界卖得好的原因。 在自主品牌崛起的当下,新、旧势力的碰撞并非坏事,只是新势力在带来智能化的同时,也要尊重技术的研发;传统势力在埋头研发时,也需要抬头看看市场的需求。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电商围攻亚马逊
- 君实生物: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VV116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 台当局要下架螺蛳粉民众狂囤货
- 五粮液集团总经理邹涛出席海大集团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并讲话
- 投机多头弃盘逃离,恐慌情绪爆发引发油价急挫,9月低点处能否悬崖勒马?
- 打造国际竞争力不等于搞垄断
- 美国高收益债违约潮,“暗流”涌动
- 国际金价续回调 关注两大美国数据FED政策终点只看它
- 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各电商平台企业按平时3-5倍供应量做好备货
- 深夜突发爆雷,正邦科技或被实施退市警示,20万股民傻眼!网易也炸了!漫威大消息,重回内地市场,什么信号
- 两会聚焦|王新明委员:以集成改革推进江苏省酿造产业园建设
- 复苏中的商超:最困难的时刻已过
- 202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别于2023年5月和9月举行
- 2022年GDP首超120万亿元 增长3%
- Canalys: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 三星苹果小米位列前三
- 基金放大镜:大成韩创7只产品均获负收益,四季度大买有色和养鸡股能逆转劣势
- 钠离子和固态电池即将装车?比亚迪回应:均为不实信息
- 美银经济学家:美国经济衰退将推迟至年中开始 美联储将放慢加息步伐
- 全国年味地图出炉,年夜饭到底哪家强?
- 摩根大通CIO再敲衰退警钟 预计美联储利率峰值将达到6%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