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砍单iPhone SE、AirPods消息致A股果链巨头大跌 如何续写成长性故事?
炒股就看,苹果权威,砍单专业,消息致写成及时,股果链故事全面,大跌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何续 原标题:苹果砍单iPhone SE、长性AirPods消息致A股果链巨头大跌,苹果如何续写成长性故事?砍单 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 谢韫力 上海报道 3月29日,一则“苹果对AirPods耳机砍单”的消息致写成媒体报道,对多家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影响。股果链故事 按照相关报道,大跌苹果将今年AirPods全年产量调降逾1000万组,何续原因是长性预测需求温和,希望降低库存水准。苹果 无独有偶,相关报道显示,苹果公司正在缩减其低价版iPhone SE手机在中国的产量。 这对以苹果为大客户的A股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当日,Airpods主要代工商(002241)领跌,盘中跌幅一度超9%,另一代工商(002475)盘中最大跌幅逾6%,(600745)、(002655)、(603986)等纷纷跟跌。 虽然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均及时回应称“经营正常”,但市场对果链的供应链的一点风吹草动都风声鹤唳。 两巨头澄清相关消息 据相关报道,苹果对AirPods耳机砍单,将今年全年产量调降逾1000万组,原因是预测需求温和,希望降低库存水准。 有知情人士表示,2022年的整体出货量可能会下滑,苹果公司不愿针对上述报道置评。 有关于AirPods的负面消息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21年初,知名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提出,AirPods出货量可能出现逐年衰退。当时,AirPods的主要供应商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就遭遇了一波杀跌。 当下的情境恍如昨日重现,此番传出的消息则是苹果从源头进行了砍单。目前,苹果方面未对相关消息作出回应。 3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涉及客户不予置评,但是公司目前生产是一切正常的,没有发生大变化。”同时,该人士提醒投资者注意甄别市场消息。 立讯精密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声学可穿戴产品与客户保持稳定合作,目前订单情况如预期增长,且正常落地,不存在公司最大的客户砍单1000w的情况,请投资者注意甄别网络不实信息。” 尽管两家巨头在盘中进行了澄清,但市场显然并不买账。 截至29日收盘,歌尔股份报34.13元,跌幅7.76%;立讯精密报30.75元,跌幅6.1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歌尔股份的存货是130.7亿元,上年同期是122.6亿元;立讯精密存货则达到243.4亿元,上年同期是169.9亿元。两家公司均面临较大的存货压力。 前述报道还显示,除了AirPods出现砍单,苹果公司已要求供应商将下一季度iPhone SE的产量削减约20%,也就是减少200万部至300万部。按照该砍单数量推算,苹果iPhone SE第二季度计划的产量在1000万-1500万部。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SE是苹果于今年3月9日推出的新品,这意味着该产品推出不到三周就出现产量削减。 该消息也导致A股苹果产业链乃至消费电子板块受挫,、、等跌幅在5%以上,、、等跌幅均在3%以上。 如何续写成长性故事? 自被苹果剔除产业链之后,近两年整个果链板块持续低迷,市场对果链供应链风险已极度敏感。此番苹果砍单对果链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有关AirPods出货的正负面消息交织。AirPods在2021年四季度出货量优于预期,达到了2700万部,2022年出货量将达9000万部,同比增长约25%,显著优于市场预期的6500–7500万部。 基于此,郭明錤也在年初指出,AirPods连续两个季度出货优于预期,证明Apple的产品策略正确。他非常看好AirPods Pro 2需求与整合健康管理功能的趋势,预计AirPods Pro 2在2022年出货量为1800–2000万部,并认为作为主力代工商的立讯精密和歌尔声学,将会成为最大赢家。 但时隔两个月,市场环境似乎发生了变化,消费电子整体需求都出现疲弱。 这从立讯精密的一季度业绩预告可见一斑,数据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6.9亿元–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0%,增速为近三年最低。 立讯精密表示,预告期内,国内外疫情、缺料、地缘政治等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环境对制造业持续形成冲击:疫情的不断反复影响了货物通关速度、部分物料供应商出现停工现象、全球芯片严重紧缺。 苹果手机需求也受到影响。 与前述消息相互印证的是,郭明錤在3月28日指出,提出苹果计划缩减将iPhone SE3出货量,称苹果计划将Phone SE3今年的年出货量从2500-3000万下调至1500-2000万,下调原因是iPhone SE3在发布后需求量未达预期。 近日,投行摩根大通报告称,iPhone SE在中国的销售可能受限,这受到交期延长等因素影响。此外,由于全球供应链仍然紧张,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生产仍面临挑战。 摩根大通警告称,苹果在中国和印度面临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此外关税也可能损害苹果在这些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市场对果链成长性的质疑由来已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报道就指出,包括立讯精密、长盈精密、、等公司,都已早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更有公司喊出了其将成为第二增长极的口号,以对冲消费电子需求下滑的风险。 (作者:张赛男,实习生谢韫力 编辑:朱益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为何游资“相中”西安饮食们?
- 诺基亚“爆发式”上新 一口气发布三款手机 约1650元起
- 以权谋私、侵吞巨款、婚内出轨、PUA…易车全国销售总监遭妻子举报!
- 俄暂停向法德等国供气,欧盟仍计划对俄施加新一轮制裁
- 2022中关村论坛推迟至明年举办
- IDC预估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6.5%至12.7亿支,涨价幅度约为6.3%
- 苹果和FlickType开发者和解诉讼:苹果手表官方输入法被指抄袭
- 新意网集团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约8.47亿港元同比增加7.5%
- 缺货程度堪比首发!iPhone 14 Pro发货已延期至2023年
-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 成都9月1日-4日全员核酸检测
- 芯片企业“失之东隅”能否“收之桑榆”
- 冲上热搜!百万粉丝网红店翻车,30余人被抓!背后猫腻揭秘
- 零售药房半年报|一心堂线上业务行业垫底 健之佳线上业务占比最高为23.60%
- 银保监会支持险资三大投向 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 多位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将迎来衰退
- 多家上市公司预中标特高压工程 业内期待直流项目进入核准高峰
- 9月2日机构对金融市场观点汇总
- 经济日报:为元宇宙应用落地夯实基础
- 今夏极端天气的反思:如何为下一场危机做准备?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