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反扑!这类基金5天涨超20% 资金持续买入 还要接着涨?
港股连续反弹,强势相关基金近日迎来大幅反弹。反扑 港股继续大幅飙升,类基截至11月7日收盘,金天恒生指数上涨2.69%,涨超资金着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06%。持续近5日来看,买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3%,还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19.07%。强势 相关港股主题基金净值快速回血,反扑数十只基金产品净值近5日涨幅超20%。类基 港股基金快速回血 从7日盘面来看,金天多数板块延续涨势,涨超资金着涨其中黄金、持续软件开发、买入电子零件、半导体股领涨市场。 从近5日累计涨幅来看,数据显示,合计有236只港股上涨超20%,大市值公司领先市场走高,如港股市值最大公司腾讯控股累计上涨19.36%,快手-W涨超40%,药明生物和京东健康涨超30%,美团-W、京东集团-SW、香港交易所、、、百胜中国、蔚来-SW和理想汽车-W涨幅超20%。 港股从低位反弹,国内相关基金也迎来快速回血,不少投资港股的基金净值近一周上涨幅度超20%。 具体来看,投资港股的指数型基金表现最好,如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宝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数十只基金近5日净值累计涨幅超20%。 场内ETF基金来看,近5日涨幅居前的ETF均是投资港股的基金。如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宝港股互联网ETF近一周分别累计上涨20.33%、20.23%,博时港股通消费ETF、广发恒生科技基金ETF、广发港股创新药ETF等涨幅均超18%。不难发现,国内公募基金重仓的消费、互联网和医药行业在此次港股反弹中力度较大。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表示,港股反弹动力来自美元流动性的缓解和放开管控后的盈利修复预期。 宏观层面的预期改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此外,也有机构指出,港股的大涨还有超跌反弹的因素带动。 资金仍在持续买入 即便港股近期迎来强势反弹,不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仍下跌29.07%、40.1%,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表现靠后。 从基金整体表现来看,多数宽基类、行业类港股主题基金年内平均跌幅仍在30%以上。 此前港股经历了漫漫回调路。10月底,恒生指数盘中触及14597.31点,创下2009年4月28日以来的十三年半新低。从2021年2月18日开始,恒生指数一路震荡走低,最大累计跌幅为50.28%,同期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73.94%。 在港股持续下跌的同时,有不少资金在力撑抄底,其中以上市公司回购和港股通资金为主。港股公司今年开启回购风暴,数据显示,今年参与回购的港股公司数量和总金额纷纷刷新历史纪录,共有216家港股公司回购总金额达到808亿港元。借道港股通抄底港股的国内资金,已连续12个月净流入港股,年内共耗资3603.54亿港元净买入港股。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投资港股的基金态度,也是越跌越买,多只跟踪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基金份额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1月4日,华夏恒生科技ETF最新份额达324.17亿份,较年初的82.14亿份增长近3倍,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最新份额达203.72亿份,创历史新高,较年初的46.44亿份增长超3倍,而较2021年5月24日成立时的11.72亿份增长16倍。 近期,港股持续反弹,港股公司和南下资金并未因此停下增持的步伐。 如11月7日,近5日股价反弹13.88%的友邦保险发布公告,斥资5736.9万港元回购86.74万股公司股份,回购价格每股为65.9-66.15港元,公司年内回购总金额达到211.4亿港元。宝业集团耗资约1020.61万港元回购247万股股份。 11月7日单日又有49亿港元净流入港股市场,本月南下资金合计净买入港股336.56亿港元。 机构:预计整体延续震荡走势 对于港股后市将如何演绎,从机构最新观点来看,比较一致的是港股估值已经是历史低位,不过对于港股迎来反转的时间节点仍存在不少分歧,部分机构观点较为谨慎。 根据历史经验,华夏基金认为,当海外流动性预期好转时,港股相比A股的反弹程度更大,若以相对视角来看,经济预期因政策变化出现上修时,意味着超跌的港股的曙光来临,回升幅度可能超过同期A股表现。具体体现在,港股当中对于资金较为敏感的科技、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板块。 博时基金表示,国内弱复苏延续,海外风险仍在。表现在港股方面,2022年四季度港股仍面临海外流动性易紧难松、国内增长偏弱的宏观场景,预计整体延续震荡走势。结构上:一是全球能源紧缺与供应链重构给新旧能源板块带来持续性机会,如光伏、煤炭、油气开采以及航运;二是中期视角下,随着海外衰退渐近,黄金板块迎来左侧布局时点,但第四季度仍可能阶段性受到海外紧缩预期发酵的压制;三是互联网板块的国内外监管环境大幅好转,需耐心等待海外通胀显著缓解后紧缩预期转向、以及国内需求好转后的投资机会;四是消费板块也需等待国内需求修复弹性的进一步释放。 而在近期港股反弹后,重申看好2023年上半年的港股,目前是港股的布局期,市场反复博弈政策。当前反弹可能持续,但也可能因为金融市场对疫情防控政策预期(进而影响对经济复苏斜率的预期)的反复变化而抑制持续大涨行情的出现。对于港股未来的走势,国海证券指出,投资者应关注国内几个重大会议,看是否有进一步的稳增长政策出台;而对于美联储政策而言,12月是否加息50bps从而出现加息强度拐点以及明年的加息终点利率有多高是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关注点之一。2018年Q4股市的历史经验显示大反转可能晚于政策底,当前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逐步而非激进布局港股,但是港股目前具备点位历史低位、内地经济逐步向上、以及美联储加息已在后半程等相对积极的因素,整体而言,对明年上半年港股行情保持乐观。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沙雁总经理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 连续两个季度对华贸易逆差,“韩国制造”努力升级保中国市场
- 央行条法司副司长:严重资不抵债的机构,要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 智评理财风云榜||5家机构上榜,城农商理财公司1年期产品收益揭晓
- 新城控股:约60座已开业吾悦广场可进行抵押融资,对应估值450亿元
- 《纽约时报》:美国写字楼困境依旧
- 智评理财风云榜||5家机构上榜,城农商理财公司1年期产品收益揭晓
- 科罗拉多州枪击案疑因性别仇恨,拜登:美国必须解决枪支暴力问题
- 书记带人专家授课企业带岗,126万毕业生BOSS直聘寻秋招机遇
- 将从八个方面构建新型空间探索伙伴关系
- 检察机关如何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
- 外盘头条:高盛称明年美股料延续熊市 沙特否认讨论OPEC+增产称必要时减产 马斯克裁推特销售员工 迪士尼换帅
- 寿险业转型释放积极信号 业界看好保障和长期储蓄空间
- 召开数字产业校企合作座谈会
- 江苏丹阳首富,身家陡增42亿
- 竞逐产业变迁浪潮 中介机构全力赋能实体经济
- “30分钟必送达”的达美乐在港上市又近一步
- 易会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 北京医保家庭共济政策即将实施:可为家人看病买药 还可投保“北京普惠健康保”
- 个人数字碳账本走进国际视野,消费端减排驶入快车道
- 搜索
-